号深华丽园C座1202
·邮 编:518020
·电 话:0755-25600565
·传 真:0755-25600565
·邮 箱:hxw30@163.com
·手 机:18928431717
·网 址:www.jmzscn.com
号深华丽园C座1202
·邮 编:518020
·电 话:0755-25600565
·传 真:0755-25600565
·邮 箱:hxw30@163.com
·手 机:18928431717
·网 址:www.jmzscn.com
随着我们对一些商品的检测和对市场的进一步了解,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——珠宝市场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陷阱。
一、以假充真。这是屡禁不止的欺骗投资者的手段了。最常见的以假充真的宝石如下:
1.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。染色石英石俗称马来西亚玉、马来玉、马玉,由于颜色像翠绿,是仿翡翠的常用品。
2.玻璃冒充水晶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水晶摆件,但经过检测,这些都只是玻璃制品。有些商家会告诉你这是熔炼水晶,但熔炼水晶也是玻璃,只不过是将水晶的碎料熔化后凝固而成,和天然水晶还是两回事。
3.玻璃猫眼冒充天然猫眼。玻璃猫眼在几年前还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人工宝石。其价格很便宜,很多人把它当做天然猫眼买回。
4.染色蛇纹石玉(岫玉)冒充“血丝玉”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出现了血丝玉,有人说可治百病,可一检测,原来是染色的岫玉,听说最开始用的染料居然是红墨水。
5.合成宝石冒充天然宝石。例如把合成立方氧化锆冒充钻石卖,把合成红、蓝宝石冒充天然红、蓝宝石卖等等。到新、马、泰旅游的人常会买到类似的合成宝石,在国内也有,足以引起人们注意。
另外还有很多以假充真的例子,如玻璃仿白玉(软玉)、玛瑙,镀膜贝壳仿珍珠,塑料仿玳瑁等等。
二、导购吹捧。很多商家都设有导购这一岗位,导购的毫无科学根据的吹捧会对投资者造成很大误导。有的说玉石能养颜,可以吸收体内的毒素,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;有的说玉石戴在身上颜色会越来越好,玉本身还会长大。如此之类,越说越神。
专家建议,购买珠宝饰品要到专业的珠宝店或商场去买,如要在旅游珠宝商场购买珠宝,那就一定要商家在发票上注明宝玉石的真实名称,所用金属材料的名称、成色、饰品的价格等一些有关这件商品的具体情况,并索要相关鉴定证书。回家后可以到国家认可的珠宝检测部门去鉴定真伪,即使发现所买的商品有假也可以凭这些购买凭据到有关部门说理。
三、标识不明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在商品的标识上要注明商品的代号、生产厂家、宝玉石名称和重量,贵金属名称、成色和重量等详细的说明,但一些珠宝商场这方面却做得不到位。
1.珠宝玉石定名混乱。
把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白钻、白锆、白宝石、锆石、苏联钻等,极易和天然钻石和锆石混淆。
把白色或黄色的大理石称做白玉、黄玉,极易与软玉、托帕石相混。
把绿色的玉石统称为翠玉,极易与翡翠相混。
按宝石的颜色进行定名,把红色的宝石称做红宝石,把蓝色的宝石称做蓝宝石,把绿色的宝石称做绿宝石等。客气一点的,宝石还是天然的,如红色的石榴石、尖晶石,蓝色的尖晶石、坦桑石(黝帘石),绿色的透辉石等;不客气的全都是些合成宝石或玻璃。
还有的就是用一些俗称给宝石定名,如把紫色的萤石称为软水紫晶,常让人以为就是天然紫晶。
2.所用金属材料标注不明确。在旅游珠宝市场常用除金、银、铂之外的非贵金属作为首饰材料。常见的有18KGP、14KGP,商家一般都称之为锻压金,实际上这都是镀金饰品(GP表示镀金)。这种金属材料白色的常会变色,但商家有时却不加以说明。有的金属材料做工粗糙,表面不平,分量很轻,怀疑内部根本就不是金属。商家不注明,常有投资者上当。
![]() | |||||||||||
|
![]() |
关于聚美 | 新闻中心 | 产品展示 | 现货展示 | 案例展示 | 订购说明 | 职位信息 | 相关知识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3-2018 深圳市聚美展示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:佛山产品画册图册logo设计
电 话:0755-25600565 阿里巴巴:http://jmzs2011.1688.com/ 粤ICP备19129480号